【争论一】法学院变成了司考班VS可以扩大就业几率
这些天,三度征战司法考试三度败北的钟明在考虑今年9月是否再次上阵。这次,他可能面临更多的对手。
司法部日前发布2008年考试公告,普通高校2009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今年的司考。这意味着,浩浩荡荡的“大三”军将在今年9月登陆司考战场。
这是统一司法考试自2001年实行以来,首次向在校生开闸。
中文系毕业的钟明现为某私营企业的行政人员。他戏称自己是司考非正规军的一员。为了改变人生,钟明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司考。依他的经验,历年参加司考者中不乏各路神仙,但在校生在应对司考上优势明显,“毕竟考的都是他们刚学过的”。
相比之下,这个新政策受到了法学在校生的普遍欢迎。南方周末记者向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国政法大学等法律院校的学生了解到,面对即将来临的司考,几乎所有大三学生都跃跃欲试。对他们来说,能在毕业前通过司考,找工作时便多个砝码。有人认为“不考白不考”,即便只剩两个多月复习,也要试一试。
中国政法大学的小刘本想暑假到律所实习,但现在改变了主意。“(找工作时)有证比实习经历管用多了。”他打算从现在开始,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好好复习,争取一役通过。
对年底就要开始找工作的大三学生们来说,这次司考政策的调整显得非常及时。
按以往规定,除中西部地区外,只有取得本科毕业证书者方能报考。但实际上,毕业生找工作通常都是在毕业前,如果没有司考证书,很多司法机关和律所都将其拒之门外。数年来,这种状况一直困扰着毕业生和用人单位。
在校生能不能参加司法考试?据记者了解,司考政策制定之初,在这个问题上,高校和司法部门就有分歧。
参与过相关工作的学者霍宪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高校方面认为允许在校生报考,容易使本科教学围着司考转;司法部门则认为可以实现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对接。
最终,考虑到法学教育的现状和司法考试刚刚起步,政策制定者采纳了学校的意见,规定本科毕业才能报考,在校生被排除在外。
时至今年,司考在运行7年后,最终还是向在校生开放了。司法部司法考试司司长丁露解释,这将有利于解决基层法律职业人员短缺,使优秀法科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多优先选择法律职业。
有学者担心此举将加剧法学教育的功利主义。“在校生的注意力可能因此更早发生转移。”据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文永观察,因为过分注重司考,有的学生实际上学三年或两年半,第四年的选修课基本就不上了。一些院校基本成了司考培训班。
【争论二】严格司考标准西部法院将瘫痪VS让不合格的人当法官比缺一个法官更危险
梁文永认为,让在校生参加司考,不可能根本解决基层法律职业人员短缺问题,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恐难实现。因为当前一些地方的状况是,“当法官、检察官的,未必已过司考;通过司考的,未必进得了司法机关。”
统一司考虽已实行七年,但实际上,通过司考才能进入司法机关的理想状况尚难实现。
一位西藏地区的基层法官说,“只要是考试,我们就过不了。”如果严格按“初任法官必须通过司考”来,有些基层法院将面临瘫痪。
在这种情况下,基层尤其是中西部基层法律职业人员短缺,职业化的要求不得不作出让步。它也自然成为近年来司考政策调整重点考虑的因素。在今年的考试公告中,无论是让在校生参加考试,还是延续去年政策、将中西部地区的报考条件放宽为专科学历,都为“解决基层司法人才匮乏”。
除了放宽学历要求,在过去的几年中,司法部曾通过不同幅度的降分为中西部争取司法人才。为了享受降分优惠,钟明甚至想过当一回司考移民,从广州跑到青海报考,后来因技术原因作罢。
降分政策收效甚微,还备受质疑。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,司考本为淘汰达不到职业要求的人,放低要求与司考目的南辕北辙。“让一个不合格的人当法官比缺一个法官更危险。”梁文永说,对基层司法实践有更深入了解的延安中院副院长雷钧也同样坚持,对中西部地区不能放低标准。
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潘剑锋认为,法律人才“西部断档”不应仅由司考埋单。更为根本的原因,在于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宏观问题。例如,日本法官全国同酬,而这在中国就做不到。
|